2018-01-30 15:10 政府 市場 雙重推動 物聯網
物聯網是繼互聯網之后又一個新型的經濟形態。它不僅可以拉動經濟增長,還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這對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具有極大價值。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率先進行信息化基礎建設,在信息產業的拉動下,以此美國迎來“新經濟”時代。美國為了其經濟持續發展,解決國內經濟困境,再次拉動經濟增長。2009年,IBM提出發展物聯網的“智慧地球”戰略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美國以此希望繼續21世紀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地位。
2009年開始歐盟的債務危機使歐洲經濟深陷泥潭,為了應對經濟危機,在美國提出發展物聯網策略后,歐盟在2010年積極推動物聯網的發展。雖然經濟的增長是由多種因素促成的,但是物聯網無疑是其推動力之一。初步預測僅數字無線業務在2025年左右將為歐盟帶來200-500億歐元的經濟利益。歐洲合作研發機構校際微電子中心研發出遠程監測系統、微電子人體傳感器、自動駕駛系統等。
2009年第三季度開始,中國經濟率先走出金融危機的泥潭,在此利好下,如何進一步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從而實現未來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成為各行各業的重要任務和現實訴求。就在此時,一場前所未有的高科技風暴席卷全國,它的發展迅速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并被賦予以新技術、高科技實現中國經濟新一輪增長的使命——這就是物聯網。短短的半年時間內,中國傳感網標準體系框架初步形成、中國傳感網產業創新研發示范區、研發中心、中國物聯網產業研究院、物聯網產業聯盟相繼落地,防侵入傳感網開始在世博會和浦東機場投入應用、……至此,中國物聯網產業正式拋錨起航,物聯網元年就此開啟。
物聯網緣何在短時間內得到如此密集的關注以及迅猛發展?除政府的高度支持外,這或許與其全方位的社會應用以及巨大的產業帶動效應密不可分。物聯網廣泛應用于大型建筑安全監控、水電等公用設施運行監控、工業生產過程質量及安全監控、城市樓宇及公共場所安全監控、醫療系統病人健康監控、城市運行優化控制等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并由此帶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協同效益。
另外,由于物聯網產業鏈涉及RFID、傳感器、智能芯片等半導體元器件、電信運營系統、軟件開發以及系統集成等多個環節,它的發展將對我國上述產業的成長產生根本的推動作用,并由此促進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以及產業結構的優化,從而最終實現以科技帶動中國經濟新一輪增長的目標。
物聯卡之家()資訊指出,從產業鏈角度分析,傳感設備制造是物聯網產業鏈的上游,以制造工業為基礎,也是產業鏈條的技術核心。物聯網的制造產業鏈較長,即包括計算機類、通信類及其網絡類設備,也包括芯片、敏感器件、傳感器等器件和器材。傳感器一類的產品,承擔著對物品感知的作用。由于接觸到各個行業應用,就有可能產生具有各個行業特征的傳感裝置和設備。在感知層面,納米、光電子等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使傳感器,敏感器件的感知范圍更廣,更靈敏,成本更低。
而物聯網的產業化應用是產業鏈的下游,對物聯網的發展至關重要,也是發展和合作空間最廣的領域。目前,物聯網應用的市場規模還太小,許多行業還感到無從下手,因此,要在政府和市場雙重推動下,加快開發各種行業的應用,使物聯網快速擴大應用范圍和覆蓋規模,更好地為大眾服務、彰顯物聯網的價值。物聯網上的應用方案提供商和集成商將會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既可以開發面向個人的應用也可以有面問政府機構和企業的應用,現在我們已經看到:在面向個人的手機支付系統;面向政府機構的工業生產過程管控、城市管理的平安城市監測系統、環境保護監測系統;面向企業的物流管理系統、智能安全圍欄以及大棚農作物環境自動管理系統等方面都有成功的應用案例。